找到相关内容58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诗道在妙悟

    则是从物到我再从我到物的双向交流过程,王国维把这一过程分为“有我”和“无我”,“有我,以我观物,故物皆著我色彩。无我,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?” (《人间诃话》)实际上...“悟” (或“妙悟”)上。如工时情缘发,法性寄筌空” (皎然,(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))、“因须绎虑于险中,采奇于象外,状飞动向趣,写冥奥思” (遍照金刚, 《...

    毛正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67776.html
  • 诗僧姚广孝简论

    两句“不见荡舟人,空对白鸥双”,则写近景。王国维标举境界,分有我无我。由是观,姚广孝“不见荡舟人,空对白鸥双”句,似是入了无我,与纷繁外物皆无对立。小舟无人,白鸥双飞。诗人以超然...、空寂味。远遁山林,避俗世喧嚣,乃是元末明初,文士们向往。而驯鹤与蓄鹅的闲情逸致,又增添了一分物我同美,恰合了禅者圆融于心之参悟。   在景与理一面,则有登览、题画及怀古作。其中,登览...

    解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384363.html
  • 托兴·原道·意境——论虚云诗歌的艺术特征

    。   束腰尚乏三条篾,补衲还余半亩荷。   竹簟无尘清梦少,蕉窗有兴夜吟多。   明朝若得青莲约,缓步深山问鸟窠。   更多的则是“无我”,“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”,如“...,夜深素月已蒙蒙。   是无我,另外两首   山空籁寂念无萦,绕室松涛彻耳鸣。   自是丰干饶舌惯,常教夜半说无生。   阵阵松风泛海涛,声声天乐奏云璈。   道人夜半清双耳,独起添香月...

    陈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994122.html
  • 禅与玄学浅论

    ,世俗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,唯有道是永恒的,个体的玄炒是与天道合一,与自然融为一体。二者在本旨上所追求的都是无我。关于这一点可以从祥家的修行方法和玄学理论及其它方面找到佐证。由于儒学的统治地位,...分析。   禅家思想的很重要一点是破“执”,这与玄学力求摒弃世俗乐、美,时而追求大美、至美,实在异曲同工妙,禅家破除一切执障之后,所达到的也是人生的至美。因此,在禅宗的修行中,为了最终修得正果...

    玄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042425.html
  • 谈“诗佛”--王维

    寂静。由於杏无人迹,这并不是真空的山在诗人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,宛如太古。不见人的空山深蕴哲理,说明了诗人所理想的境界就是“心境两亡,万念俱寂”的真如境界;同时,也说明了诗人没有追求,没有哀乐,对无心,无我。这似乎就是佛教所说的真如境界——如如不动。奸像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对诗人来说,都是空灵、寂灭,一徧空寂。  第一句“空山不见人”,让人感觉到山的空寂,无味可寻,令人失望。其实并不然。紧接着...

    道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965870.html
  • 我对“境界说”的理解

    。  王国维的《浣溪纱》(舟逐清溪弯复弯)全词写景,写出了安闲舒适生机勃发的春景,那是“无我”,写的是景物的境界,及景境。《清平乐》(樱桃花底)所创造的就是情境,写出了活脱脱一个思妇情状。词中有景...二元质焉:曰景、曰情。”他又说:“非独谓景物也。喜怒哀乐,亦人心中之一境界。故能写真景物,真感情者,谓有境界;否则谓无境界。”这里,王国维所谓的二元质,也就是构成“境界”这个空间的二个基本元素。...

    童昌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4866628.html
  • 王维诗中的华严世界(下)

    无我。  华严经的经文常用偈表达,严格地说偈虽不是诗,却颇像诗。直观即是不假分别的直觉观照,是自性发露,不假修饰。当眼根与外境相接触时,心中不做第二念思惟,当下这一念即是。  王维的自然山水诗,颇...进一步的将“幻有”清新明丽的色相保存下来,捕捉一瞬间的美感,流露出“一之中具足万有”、“刹那即永恒”、“理事相融”的华严哲思。  二、王维诗歌艺术表现  (一)直观  所谓直观是用感官直接接受的或直接...

    释修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469189.html
  • 诗画交融中的“空”与“静”

    泾渭看同流。”⑤可见王维的诗画创作表现了一种空寂的“无我”。   在《袁安卧雪图》中,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,画中禅意,曾引起历代书画家的争议,“雪里芭蕉”也成为禅画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。沈括曾评价:“...自然界,它的真实思想应该是空寂淡然的。王维诗中的“空”,更接近于禅宗所强调的“对无心”,正因为诗人“对无心”,所以花开花落,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情;因为“道无不在,物何足忘”(《荐福寺光师房花药...

    韦晓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4770311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八单元:六处相应

    庄雅棠:   那它是有我?还是无我?   蔡奇林:   那要看是什么样的“我”,绝对的我当然是从头到尾都没有,例如说“有走路,而没有走路者”,它是一个现象,佛陀并不否认,在这些现象之外并没有...住者,两个正好可以做一个对比,对、受产生执著的就叫做随伴住,能够解脱悦喜的系缚就叫做单独住。“弥迦奢罗!如是住比丘,虽住于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国王、王大臣、外道、外道弟子群村内,但彼亦...

    林惠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3779033.html
  • 试论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

    的有我、程颢更着意于“情顺万物而无情”的无我的话,那么王守仁的境界论则更明显地表现为一种融含了有我的无我。论者往往有见于王守仁对心体的两种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表述即“至善者心本体”与“无善无...及深度感受方面的问题提供给人以安心立命的答案”,(注:陈来:《有无——王阳明哲学的精神》,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,第241—242页。)唐宋以来,儒家士大夫对佛学修养论的普遍喜好便是很好的例子。...

    张学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540822.html